项目申报资助认定企业补帖一站式创新企业高效服务平台
高品质服务高成功率全流程跟踪一站式解决方案

小巨人和专精特新是一样的吗_专精特新小巨人潜力股

小巨人与专精特新虽同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,但二者在定位、评选标准及政策目标上存在显著差异。

在探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时,"小巨人"和"专精特新"两个概念常被提及,但它们是否等同却让许多人感到困惑。事实上,这两个术语虽然密切相关,却代表了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和政策导向。深入理解它们的异同,对于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获取政策支持具有重要意义。

概念起源与政策背景

"专精特新"概念最早出现在2011年工信部发布的《"十二五"中小企业成长规划》中,旨在培育具有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。而"小巨人"企业则是从"专精特新"企业中进一步筛选出的佼佼者,代表着更高的发展水平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。

从政策演进来看,"专精特新"更像是一个普惠性的培育体系,而"小巨人"则是这个体系中的金字塔尖。2018年,工信部首次提出要培育专精特新"小巨人"企业,标志着政策开始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迈进。这种阶梯式的培育机制,反映了国家对中小企业差异化发展的战略考量。

评选标准与资质要求

在评选标准上,"专精特新"企业的门槛相对较低,主要考察企业在专业化程度、精细化管理、特色化产品或服务、创新能力等四个维度的表现。而"小巨人"企业的评选则更为严格,除了满足"专精特新"的基本要求外,还需在细分市场占有率、研发投入强度、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达到更高标准。

具体而言,"小巨人"企业通常要求主导产品在细分行业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,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3%,拥有2项以上有效发明专利等。这些硬性指标使得"小巨人"企业的含金量明显高于一般的"专精特新"企业,也体现了政策对领军型中小企业的重点扶持。

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

从政策支持力度看,国家对"小巨人"企业的扶持更为集中和有力。这些企业不仅能享受税收优惠、融资支持等普惠政策,还能获得专项资金支持、政府采购倾斜等特殊待遇。相比之下,"专精特新"企业的政策支持更多体现在培育环境和公共服务方面。

在发展目标上,"专精特新"政策旨在引导中小企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,避免同质化竞争;而"小巨人"企业则被寄予厚望,要成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中坚力量。这种梯次递进的政策设计,形成了中小企业从"专精特新"到"小巨人"再到"单项冠军"的完整成长路径。

企业特征与市场表现

从企业特征来看,"专精特新"企业更强调"小而美"的发展模式,在特定细分领域建立比较优势;而"小巨人"企业则已经完成了从"小而美"向"小而强"的转变,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。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在企业的市场表现和估值水平上。

市场数据显示,"小巨人"企业的平均营收规模和利润率普遍高于"专精特新"企业,在资本市场上也更容易获得投资者青睐。特别是在当前强调科技自主可控的背景下,那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"小巨人"企业,正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和产业链中的关键节点。

区域分布与行业特点

从区域分布看,"专精特新"企业的覆盖面更广,全国各地都有分布;而"小巨人"企业则相对集中在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制造业发达地区。这种分布差异反映了不同区域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不平衡,也提示地方政府在培育政策上需要因地制宜。

行业分布方面,两者都高度集中于制造业,特别是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。但"小巨人"企业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"卡脖子"技术领域的集中度更高,这与国家解决关键技术瓶颈的战略导向高度吻合。

综上所述,"小巨人"和"专精特新"虽然同属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,但在企业层级、评选标准、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。前者是后者中的精英群体,代表着更高的质量标准和更强的竞争力。

对企业而言,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明确发展方向和争取政策支持;对政府而言,则需要根据企业发展阶段提供精准施策。乐讯财税咨询提醒,无论是申报"专精特新"还是"小巨人",企业都应当提前做好资质规划和财务准备,确保符合各项评审要求。

wenzh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