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热门文章
- 专精特新申报材料清单_专精特新申报材料范本2025-08-06
-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意见建议_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2025-08-06
- 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_2020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2025-08-06
- 专精特新企业期限_专精特新企业优惠政策2025-08-06
- 专精特新培训课程_专精特新培训班2025-08-06
- 工信部专精特新培训通知_国家工信部 专精特新2025-08-06
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意见建议_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
专精特新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,需从政策扶持、金融赋能、技术创新等多维度构建系统性支持体系。
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"隐形冠军",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产业竞争力与创新活力。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,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关键期,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突破瓶颈、做优做强,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战略意义。本文将从政策环境优化、融资渠道拓展、技术研发支持、市场开拓助力、人才梯队建设等维度,提出系统性支持建议。
优化政策支持环境
完善顶层设计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制度基础。建议建立动态化的企业评价体系,细化行业分类标准,避免"一刀切"式政策。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特点,制定梯度培育计划,对初创期企业侧重研发补贴,对成长期企业强化市场对接,对成熟期企业鼓励国际化布局。
需加强部门协同形成政策合力。整合科技、工信、财政等多部门资源,建立"政策工具箱",实现税收优惠、用地保障、专利快速审查等政策的精准投放。例如对研发投入占比超8%的企业,可实施企业所得税减免与增值税即征即退的组合激励,形成政策叠加效应。
创新金融服务模式
破解融资难题需要构建多元化金融支持体系。鼓励商业银行设立专精特新专项贷款,开发"研发贷""专利贷"等特色产品,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。可借鉴德国中小企业发展银行模式,建立政策性转贷款机制,通过风险分担降低金融机构放贷压力。
资本市场改革应注重培育"小巨人"。深化新三板改革,优化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绿色通道,简化信息披露要求。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、供应链金融等创新工具,支持地方政府设立专项引导基金,带动社会资本形成"投早投小投科技"的市场氛围。
强化技术创新支撑
核心技术攻关需要产学研深度协同。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,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中试基地,共享大型科研设备。建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单列专精特新专项,重点支持"卡脖子"技术攻关,对首台套设备给予不低于30%的采购补贴。
数字化转型需分类施策。针对制造业企业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,提供智能制造诊断服务;对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发SaaS化工具包,降低数字化改造成本。建立行业级数据共享平台,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协同创新。
拓展市场应用空间
政府采购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完善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制度,在重大工程招标中设置专精特新技术评分项。建立创新产品推荐目录,对通过验证的产品实施3年期的优先采购政策,帮助创新产品跨越市场导入期。
国际市场开拓需要系统性助力。组织行业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联合参展,搭建跨境电子商务专区。优化出口信用保险服务,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保费补贴比例。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,降低企业"走出去"风险。
完善人才引育机制
高端人才引进需要特殊政策突破。在重点产业集聚区试点人才认定自主权,允许企业对急需紧缺人才自主评定享受政策。完善股权激励税收政策,对科研人员获得的技术入股收益实施递延纳税,增强人才吸引力。
技能人才培养要注重产教融合。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特色产业学院,开发"订单式"培养项目。建立工程师联合培养机制,鼓励企业技术骨干到高校担任产业导师,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。
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政策、资本、技术、市场、人才五维联动。通过构建梯度培育体系、创新金融服务、强化技术赋能、拓展应用场景、优化人才生态,形成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。这既是提升产业链韧性的现实需要,更是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长远之策。
在具体实施过程中,要注重分类指导与精准施策相结合,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协调,短期帮扶与长效培育相统一。乐讯财税咨询建议企业定期开展政策适配性评估,用足用好各类支持政策,同时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,真正成长为细分领域的领跑者。